42CrMo调质后发现裂纹,是锻造还是热处理的问题?
缺陷描述:
42CrMo的轴套,调质完机加工后发现裂纹。26件有13件发现裂纹。
工艺:锻造+正火+粗加工+调质+精加工
热处理工艺:860℃保温1.5h,PAG淬火;570℃保温2.5h回火
锥套经过机加工,表面去除2mm左右,裂纹沿法兰下凹槽分布,裂纹深2-4mm;金相组织100X;裂纹曲折向内延伸,似沿晶分布,两侧无脱碳
大家分析下此裂纹是什么原因产生的?
材料师傅解答:
基本可以排除加热速度过快,因为你的加热温度不高(我过去做过试验在常规加热温度下,保温时间延长3倍,工件也不致过热)。所以,冷却不当(冷却速度不是关键,而是否冷却到底了是关键)可能成为主因。为什么13件都在一处裂呢?因为这个地方是变径处,最容易应力集中,虽然是圆滑过渡,一旦该处刀痕较深就会成为裂纹的根源。
究竟是冷却不当,或是刀痕太深造成的呢?如果让我判断,我认为刀痕太深的原因占七成,不然,为什么同样的热处理工艺那么多好的呢?可是,就是刀痕太深,得当的热处理工艺(比如淬火不冷却到底)也能补救使其不裂(这是对热处理要求较严了,但也是应该的)……。在生产中冷、热加工的互相配合是十分重要的。
综上分析,初步判断为淬火裂纹。理由如下:
1.套筒各处的壁厚相差不多(法兰厚度10mm,圆筒壁厚12mm),即淬火冷却不均问题不突出;圆筒与法兰为圆滑过渡,即没有应力集中问题;淬火加热温度为860度(是手册推荐的上限),保温时间不是很长,因此,不至于产生过热现象;如果把法兰视为圆环件,淬火冷却时与套筒的外圆和内孔变形趋势一致,不存在涨缩不一的问题……。如此,排除了零件结构工艺性差、加热过热等问题。
2.裂纹两侧呈现灰色,说明淬火后已有裂纹,在回火过程产生了氧化。
3.淬火冷却介质虽然冷却速度相对较快,但控制好淬火中冷时间(比如控制在300--350度中止在淬火液中冷却,后续在空冷过程形成马氏体,并有低温自回火效果)。再快的冷却速度也不会开裂。
这种材料淬透性比较高,因此在淬火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淬火裂纹,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过程控制,另外,也需要和机加工做好配合,如过渡倒角过小,就更容易出现淬火裂纹,需要增加倒角到R3-5.如果调质硬度不是太高,可以考虑调质后在加工至成品。
关于钢材调质、热处理等问题,您可以参考《钢件为什么要调质?有什么效果?》《低碳调质钢的焊接常见问题》等文。